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乐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无间王朝!

第二章 刘伯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几日后。

    刘伯温带着全家老小一起从青田回到了应天府。这里是天子脚下,是大明最繁华的之地,街上熙熙攘攘,华盖云集;这里也是大明最阴暗诡谲之地,各个党派之间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如今权倾朝野的就是‘韩国公’李善长与‘右丞相’胡惟庸的淮西党。

    刘伯温一家在京城的旧住所安顿好以后,就立即进宫去面圣了。

    养心殿内,朱元璋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的坐着,天子的龙颜不怒自威,震慑四方;右相胡惟庸在旁虎视眈眈的看着孱弱的刘伯温,下跪行礼。

    刘伯温向朱元璋跪拜行礼道:“老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抬了抬手道:“刘爱卿平身!”

    “谢皇上!”刘伯温颤颤巍巍的从地上爬起来,然后咳嗽几声。

    “刘爱卿,你怎么又回京城来了?难道青田的山水不宜养老吗?”朱元璋看着刘伯温微笑着说道。

    但在刘伯温看来,朱元璋的笑意如刀,话锋如箭,杀气腾腾,他躬身作揖道:“回皇上,老臣许久没有回京了,甚是想念皇上,所以特意回京城来探望!”

    “刘爱卿有心了。”朱元璋顿了顿,直奔主题,淡淡道:“听说你占了一块王气之地当祖坟?爱卿是不是不满足于当前的地位,突然生出了什么非分之想啊!”

    刘伯温见朱元璋神情肃然,看不出是喜是怒,于是诚惶诚恐的下跪道:“臣惶恐,那只是一块普通的土地,只不过恰好有一两处不入眼的风景而已,绝不是什么王气之地,望皇上明察!”

    “真的吗?”朱元璋慢慢说道,气势却咄咄逼人。

    “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伯温再次拜道:“老臣蒙皇上隆恩,封侯拜相,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只是未能替皇上立下什么丰功伟业,老臣受之有愧!”

    “哈哈哈!爱卿过谦了。”朱元璋见曾经料事如神、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刘伯温,如今疾病缠身,垂垂老矣,才智上已经再也不能和自己抗衡了,心中畅快不已,继续说道:“你为朕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朕多虑了。”

    “那都是老臣的本分。”刘伯温毕恭毕敬道:“可惜臣老了,不能再为皇上排忧解难了。”

    “爱卿一生助我良多,本就该衣锦还乡,享享清福了。”朱元璋关怀道。

    “多谢皇上厚爱!”刘伯温也关切道:“皇上您日理万机,也要多加保重身体,以免操劳过度。”

    “大胆。”一旁的胡惟庸突然喝斥道:“皇上如今正当春秋鼎盛之年,诚意伯你这是在诅咒皇上吗?”

    胡惟庸觉得皇帝朱元璋不过四十多岁,风华正茂;开朝做皇帝也不过八载,江山社稷初定,应该还需励精图治、多加勤勉才是;而刘伯温却把朱元璋说得像他一样孱弱不堪,肯定甚为不悦。

    刘伯温一时糊涂,忘记了朱元璋一生征战十几载,好胜心极强,平生最讨厌别人说他软弱,因为在战场上软弱就代表灭亡,所以一般人都不敢这么对朱元璋说。但胡惟庸恶意曲解,想挑拨自己与朱元璋,刘伯温正想反驳时。

    朱元璋说道“胡相,你多虑了,刘老的意思我明白。”

    “多谢皇上为老臣辩护。”听到朱元璋帮自己解释,刘伯温立即拜谢道:“老臣自认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像某些小人只会在皇上的耳旁谗言献媚。”

    “你、、、、、、。”胡惟庸正想冲过去与之争论,但抬头看了看朱元璋的脸色,立即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然后住口,退在一旁。

    “刘爱卿还是跟以前一样直言不讳。”朱元璋微笑着道:“听说你近来身体有恙,一定要善加调理才是!”

    “多谢皇上关心,老臣已是杖乡之年。”刘伯温突然咳嗽几声:“近来又疾病缠身,已是无用之人了。”

    “此言差矣!爱卿乃我朝开国元勋,国之重器。”朱元璋转向‘右丞相’胡惟庸道:“胡相,等一下你去太医院找太医,给刘爱卿送些上好的药材过去,以确保刘爱卿的身体无虞。”

    胡惟庸似笑非笑的应道:“是,皇上。”

    刘伯温大惊失色,朱元璋怎么让胡惟庸给自己送药,他明明知道自己跟胡惟庸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这不是要置自己于死地吗?刘伯温唯唯诺诺的推辞道:“多谢皇上隆恩!臣有调理的方子,回家慢慢调养即可,就不劳皇上费心了。”

    “这是朕和胡相的一片心意,爱卿不必推辞。”朱元璋不容忤逆的语气说道:“还是领旨谢恩吧!”

    刘伯温一听此话,犹如晴天霹雳;原来皇上和胡惟庸早就算计好了,今日要置我于死地,难道真的如伐天所说的那样,是忌惮我之心已久,看来我还是太天真了,低估了帝王生性多疑的无情与恐怖,看来我是在劫难逃了。

    刘伯温心中五味杂陈,万念俱灰的领旨谢恩道:“多谢皇上厚爱,老臣领旨谢恩!”

    “嗯!”朱元璋继续说道:“朕念你往日劳苦功高,再赐你两个儿子到胡爱卿手下为官如何?”

    再出杀招,在胡惟庸手下为官恐怕是凶多吉少;刘伯温没想到朱元璋如此赶尽杀绝,把自己置于死地还不够,还要搭上自己的两个儿子。刘伯温愣在那儿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思索着这个死局该如何破解?

    朱元璋见刘伯温许久都没有出声,问道:“刘爱卿以为如何?”

    刘伯温回答道:“回皇上,犬子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有负皇上厚爱!”

    “虎父无犬子,刘爱卿过谦了。”朱元璋又以专断的口吻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了。”

    “皇上。”刘伯温看着朱元璋毅然决然的神情,觉得既然不能保全所有人,那就保一个是一个吧!哀求道:“次子刘璟尚且年幼,实在难以担此重任,还望皇上高抬贵手!”

    朱元璋冷冷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的两个儿子也正好可以历练一番,就不要推辞了。”

    刘伯温看了看朱元璋杀伐果决的眼色,还有胡惟庸笑里藏刀、落井下石的嘴脸,他突然想起伐天说过的一句话:‘虽然死局无解,但不是败局,还可以成平局。”

    平局,真的还能成平局吗?刘伯温想起了那张字条上的四句诗词:‘老将开新朝,功高盖幼主,一代天骄逝,江山多变化。’

    刘伯温又看了看朱元璋和胡惟庸的神情,依旧是毅然决然,依旧是笑里藏刀;你们不仁就休怪我不义,大家都别想好过,那就成平局吧!刘伯温终于下定决心报复了。

    刘伯温无奈的应道:“好吧!老臣替犬子谢皇上隆恩!”

    朱元璋没想到刘伯这么快就应下了,顿了顿道:“嗯,没什么其他事,就都退下吧!”

    “是,皇上。”胡惟庸应道。

    刘伯温则躬身拜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要启奏。”

    “不知刘爱卿还有何事?”

    “皇上,我朝不久之后,又要北上讨伐元朝余孽了。”刘伯温讳莫如深的眼神,坚定道:“老臣恳请再为皇上卜上一卦,以测乾坤。”

    胡惟庸知道身为大明第一军师的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传闻能未卜先知,在这方面胡惟庸没有插手的余地,只好任凭刘伯温大放厥词。

    朱元璋深思熟虑了一番后,应道:“好!”

    钦天监的天坛上,摆了一张祭台。

    祭台的四周,只有刘伯温和朱元璋两人在场,一些太监宫女都远远的在旁看着。因为是测天命、卜凶吉,测出来的结果暂不知吉凶,所以不宜过多人围观,以免卦象被人泄露。

    祭台上已经布置好了一个道场,一张祭台上放满了祭品,祭品的中央还有一个平底的水盆,祭台的四周插满了画着符的祭旗,一个卜天问地的道场已经展开。

    就如诸葛亮借东风一样,刘伯温拿着一把拂尘在祭台的中央占卜,口中念念有词:‘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刚柔相推,变在其中;万物之法,动在其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法象天地。’

    刘伯温念完符咒后,又烧了几张符帖,烧得快燃尽时,将符帖丢入祭台上的水盆中,水盆中烧成灰的纸符炭末,像墨汁一般汇聚在一起,突然出现了四行字迹漂浮在水盆之中,刘伯温看过后大惊失色。

    朱元璋见状,也立即上前来查看,看到水盆中四行黑色的字迹漂浮在水面:‘老将开新朝,功高盖幼主,一代天骄逝,江山多变化。’

    祭台四周的太监宫女纷纷激动不已,以为刘伯温算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天道命数,十分好奇,但又不敢轻取妄动,只能待在原地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朱元璋不知道这是刘伯温暗地里动的手脚,还真的以为是天象。他反复看过盆中的四行字迹之后,若有所思,想到一些将领确实有些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了,但当下正是用人之际,暂时还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朱元璋沉思许久后,才突然开口道:“刘爱卿,此事你不得向你我之外的任何一人泄露,如若有违,后果不用朕说,你也清楚吧!”

    “老臣明白。”刘伯温惶恐不安道:“老臣不敢拿自己九族的性命开玩笑,老臣没有看到盆中有任何东西。”

    “很好。”朱元璋虽然得到了刘伯温的承诺,但还是心有疑虑,因为水盆里显现的卦象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让他心神大乱,久久不能平息。

    刘伯温将水盆里漂浮的字迹弄混,然后端到一旁倒掉,随后让太监们过来将祭台撤下,收拾东西各自散去了。

    由此开始,伐天给刘伯温种下的心魔,正式由刘伯温给朱元璋种下,这颗心魔将来会如何野蛮生长,又会有多大的破坏力,我们拭目以待!

    几天后。

    朱元璋果然让‘左相’胡惟庸带了一些药材去给刘伯温治病,刘伯温没有反抗,只是平静的将胡惟庸送来的药材全部都服下,同样的药一连吃了几个月。

    同年五月,刘伯温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开创大明王朝的一代军师刘伯温就这样陨落了,他的才华盖世,他的丰功伟绩,他的神机妙算,他的指点江山,还有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都随着他的离世而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他与诸葛亮齐名的那些神话,被人们当成智慧的象征,流芳百世。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如此美名,当之无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