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乐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母亲的路孩子的天

正文 母亲的路孩子的天第4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模艄饨逃且俪赡昵嵋淮杂伞10托场13】档姆17梗蚨枰桓鲇胫嗍室说幕肪场?br />

    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是成功进行某种教育的必要条件。www.luanhen.com

    领地

    父母要给孩子营建属于他自己的“领地”。

    在这片属于孩子的领地里,父母应精心布置它,如墙壁上可悬挂些动物图片及幼儿活动图片,或者动植物工艺品。附近摆设的样式要尽可能小巧别致,颜色丰富多彩。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体现大自然欢畅、明丽的风格。孩子的床单、被面、枕头、窗帘、衣裤、鞋帽等生活用品均可伴以童话图案,这种童话般的生活环境会使孩子更开心,成长更健康。这块领地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宽松。这块领地会为孩子提供一种张弛有度、交流畅通、互动和谐、其乐融融的状态。有了这样一种环境或者氛围,孩子置身其中,就能够无拘无束地成长、快快乐乐地生活。

    第29节:0…3岁练技能

    让孩子从小认识到独立和民主的意义,有利于他个性的发挥,放心地去干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0…3岁练技能

    0到3岁,是人生品德和人格形成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应该以品德和生活习惯为主,而不在于学业。良好卫生习惯、待人处事礼仪,以及安全合适的生活细节,都必须加以重视。

    古语云:积习难改,秉性难移。

    习惯一旦形成都会很难改变,千万不要抱着“孩子还小,以后慢慢教”的心态,一旦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要想纠正它,那就真是让人头疼的“大工程”了,你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收效却往往差强人意。

    运动

    从小让他养成运动的习惯,让他拥有强健的身体,有什么比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更让母亲感到欣慰呢?婴儿期的孩子虽然不会自己去运动,但是母亲可以帮助他做婴儿保健操。轻轻握住他的小手、小脚帮他做做伸展运动,也可以让小宝宝站在自己的腿上,拉住他的双手,让他做蹬腿的练习,这些运动都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当然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要让宝宝养成准时的进餐习惯,可以按时吸收到养分,也不会耽误宝宝的休息,有利于宝宝长高长大。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是在1岁前、5…6岁或青春期开始时发胖的,这些孩子长大后多半会偏胖。医生告诉我们,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习惯,千万不可以忽视的是,一定要确保宝宝每天的喝水量。人体每天需要8杯水,科学的饮水量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及时地将体内的废弃物质排除体外,对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保证宝宝每日的饮水量,也是养育孩子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卫生

    从小就应该告诉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看到宝宝弄脏的小手,妈妈可以装出皱眉的样子对他说“脏”,然后帮孩子洗干净小手,还可以亲亲他,夸他是干净的宝宝,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什么才是干净的,只有干净的才是妈妈喜欢的,良好的习惯也就这样养成了。

    从培养生活能力方面入手,也应该有意识地创造许多有利于孩子独立做事的条件。比如在洗手池边放一小凳子,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洗干净。

    生活技能

    孩子应学会正确使用汤匙或筷子,在特定场所用正确的方式独立饮食。

    孩子应学会并养成自己洗手洗脸、穿衣、脱衣,在合适的场所、时间进行排泄。

    孩子应学会自我收拾东西,自己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自己用过的东西按一定顺序归类整理。

    ……

    这些都是幼儿入园前应做的准备,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这些技能,那你的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的表现会带来的后果您可以设想一下,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

    父母不可能整天陪伴在孩子身边,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可以真正保证孩子的成长。

    游戏

    如今很多父母都认识到了让小孩儿玩耍的作用,因为对孩子来说,玩耍就是早期智力的开发,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很积极的意义的,但却忘了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耍。

    在和孩子的游戏时间里,母亲可以经常轻轻抚摸孩子,给他唱歌,这样渐渐地孩子就会随着母亲唱的歌谣有节奏地舞蹈,还可以和他逗乐,比如摸摸他的小肚皮,挠他痒痒等等,努力逗他微笑。对婴儿进行科学的抚触,传递的是关爱,非常有利于母子感情的融合。从运动学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被动运动,实践也证明,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孩子们从平时玩儿的游戏中,学到很多经验和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父母们起着重要作用。父母除了要为孩子提供充分玩儿的机会外,更应关注孩子玩儿的过程并加以正确引导。因为孩子在玩儿中对自然和生活的好奇、模仿只是他们学习的,要使他们在玩儿的过程中深入发现、探索、思考,父母的关注、支持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只会使孩子的玩儿停留在表面操作和摆弄上。

    常玩的游戏

    《河南报业网》中大河健康栏目中给我们列出了一些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作为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找东西】这是父母和1岁左右的孩子常玩的游戏。就是当着孩子的面把玩具放在毛巾下面,让孩子找。在这种游戏里,孩子开始感觉到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不变的。这是孩子开

    始学习的重要基础。

    【捉迷藏】孩子学习与他人一起共同做一件事,学习根据线索分析、寻找和发现目标等。

    【玩球、扔沙包、滚铁环】孩子从中锻炼了跑、追、接、拣、扔、踢等动作以及准确地把握方向的能力,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学习制定和遵守规则。

    【玩水、玩沙土】孩子可以从中发现很多自然现象,并去探索软硬、干湿、流动、沉浮、多少、变和不变、守恒等科学和数学的道理。

    【过家家】孩子开始关注生活和模仿别人(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也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第30节:传递阳光语言

    【涂涂画画】孩子在涂涂画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学习并练习握笔及绘画的技能。

    玩具

    游戏不仅是婴儿的专利,也是他们的权利,游戏更是一种天赋,但也是一种容易被扼杀的天赋,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童年,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智力上超前,但在人格上却存在着缺陷。

    玩具是孩子们都会喜欢的东西,在游戏的时间内,当然少不了玩具。孩子很小的时候,可以用一些颜色亮丽,可以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来引起孩子的注意,以此来愉悦孩子;当他稍微大一点儿,就可以买一些有助于早期智力开发的玩具,陪孩子一起玩儿。

    在给孩子买玩具之前,首先应当考虑玩具的安全性,而不是所谓的“超前益智”作用。有些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一般同龄的孩子要聪明,所以喜欢为孩子买一些超过这个年龄段的玩具。

    如果将适合大年龄儿童玩的玩具给尚且年幼的儿童玩儿,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多数3岁以下儿童都有喜欢将小部件放入嘴里的习惯。据统计,在儿童玩具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是因吞入玩具部件而引起窒息。艾天小时候,我就买了本叠纸大全,用这种最简单、最安全的玩具与他一起做游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游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协作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他们对人生产生健康乐观的态度,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将决定孩子们未来事业的成败与生活上的苦乐!

    三、幼儿阶段:传递阳光语言

    随着婴儿在家庭的温暖怀抱中渐渐长大,这个时候很多妈妈也就不得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让幼儿园老师来照看。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他要开始离开母亲每日的呵护,第一次走到家庭的范围之外,接触另一个新的环境,3…6岁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孩子人生的一个新的期,一个关键。

    此时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语言和交流能力,以及入园前的各种生活技能,母亲不要忽略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用说服和鼓励的语言,时刻给你的孩子注入克服陌生环境的信心,让孩子逾越心理上的障碍;

    与老师保持沟通,关注孩子在新环境中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处事礼仪,学会阳光般的交流语言。

    3…6岁是关键

    让孩子爱去幼儿园

    当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不安全感,这是人类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孩子可能会把自己不安的感觉以他们自己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哭闹或者说过度沉默。我们经常会在幼儿园门口看到家长送孩子的场面,孩子紧紧抓着妈妈的衣袖,而急着去上班的母亲就只好在幼儿园门口把孩子“教育”一番,通常结果是不能立即奏效。母亲只好把孩子塞进幼儿园,就匆匆忙忙地走了,留下孩子在那里嚎啕大哭。如何使孩子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对父母是一道很重要而且必须要克服的难关,其实这个难关也就是跨越心理障碍。

    父母首先要明白,仅仅是在幼儿园门口的几句安慰一般很难立即消除孩子的不安,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大孩子入园之前做些准备工作:

    经常在孩子耳边吹吹风,告诉他幼儿园如何好,都有什么好玩儿的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又会教唱歌、又能教跳舞等,给孩子头脑里留下美好的印象,使他产生向往。

    请幼儿园的小朋友给他讲幼儿园的事,表演老师教的儿歌,在孩子心中营造一种美好的幼儿园印象,消除孩子对新环境的不安全感。

    这样孩子就会产生“我也想去幼儿园”的欲望。

    我在送艾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好,一走进幼儿园门口,儿子就立刻松开我的手,拿着老师给他的小球就跑了进去,还开心地到处和小朋友交朋友,玩儿得很开心。第二天正式上幼儿园,儿子早早就穿好衣服,等着我送他上幼儿园,一脸的期待与开心,丝毫没有畏惧上幼儿园的样子,上幼儿园已经成为孩子每天最快乐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遇到心理障碍是很平常的事情,要跨越过去,才会是一片海阔天空,这需要父母体会到孩子的这种变化,把困难和问题想在前面,稍加解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提前想到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打有准备之战,你会输吗?

    教会孩子懂礼貌

    孩子是无知的,需要及时教导;孩子的意识是混乱的,需要适度的培养和辅导。作为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3岁大的孩子,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人们常说孩子是大人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孩子看到父母互相体谅,自然也会学会体谅别人;孩子看到父母互相指责,自然也就学会指责别人。要让孩子学会关怀身边的人、事、地、物,爱自己也爱别人,信任自己也信任别人;而这些仰仗的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幼儿园时期尤其要注意孩子礼貌规范的养成。

    恰当的礼貌体现出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可以说是人与人交流的必修课。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身边主要是老师与同龄的小朋友,这个时候首先要教会孩子用礼貌的语言和老师与小朋友打交道:

    第31节:教会孩子懂礼貌

    1.见到老师要致礼,问“老师好”,遇到小朋友也要向他们亲热地打招呼;

    2.与别人告别要说“再见”

    3.得到别人帮助,要记得说“谢谢”

    4.弄环了小朋友的玩具要道歉,说“对不起”……

    从这些简单的礼貌语言做起,建立孩子的阳光语言,而这种语言上的礼貌经过时间的积淀完全可以在成人阶段转化为修为上的谦逊。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家长不妨从游戏入手,多次玩不同的游戏,如自己不小心打着孩子先说“对不起”,教孩子回答“没关系”,孩子逐渐养成习惯,就不会开口骂人,而会成为讲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学会使用礼貌语言,会让孩子更容易与小朋友融洽地相处,更轻松地得到老师的赞赏,快乐地享受幼儿园生活的趣味,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帮助孩子营建快乐团队

    帮助孩子学会营建快乐的集体生活氛围是现代父母必须做的一件事。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对于孩子成年后在情感上释放压力的帮助是不可小觑的。健康的友谊是愉快的集体生活的最重要一部分。

    父母可以试着做做下面几件事:

    1.为了让孩子学会建立和维系健康的友谊,母亲可以多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儿。一方面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并从中感受到快乐。

    2.父母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友谊是在交往中建立的,只有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才能使孩子获得友谊,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得快乐是父母再多的爱都不能替代的。

    3.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上出现一些可能在群体中不受欢迎的特点,比如不诚恳、过于咄咄逼人、爱挑衅闹事等,不要只是急切地命令他改正,最好是让他明白态度友好、说话和气的孩子,才能交到许多小朋友。

    4.如果他以后出现类似情形,还要记得耐心地提醒他,让他慢慢地学会和小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5.要帮助孩子走好独立发展的第一步,母亲这个时候还要留意和老师的沟通,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否快乐,老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活泼、开朗的老师,带出来的孩子也将是充满阳光。

    调查表明,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就能够和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的孩子,一般到了中学和成人时期在人际关系上就能够游刃有余,可见培养交往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

    四、小学阶段:佑护阳光心灵

    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心灵世界。在这个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各种性格因素的萌芽都在不断地生长变化,正是塑造孩子性格与品德的重要时期。家长们要格外关注自己的孩子,除了配合学校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外,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使他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形成优良的个人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获得阳光般的心灵。

    培养一个勤劳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璞玉浑金,他究竟是石墨还是金刚石,关键在于如何开采和雕琢。“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更重要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色因材施教,学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不要总想着自己的孩子现在怎么不好,要相信你的孩子明天会更好。只要你赏识他的优点,帮助他不断克服不足,他就会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好,而要做到这一点,为人父母的就要多动点儿脑筋了。

    艾天很小的时候我就灌输他一种意识,就是要勤快,要脚勤、眼勤,甚至鼻子都要勤快些,要动用自己所有的感官和肌肉去触摸感受生活,让头脑越变越聪明敏捷,四肢越变越灵巧强壮,并不断从生活中学会成长。因此,尽管家务活儿都是我主动承担,但也会找些机会让他也来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过,小孩子都喜欢偷懒,小男孩儿尤其如此,有时候我安排艾天洗碗筷,他会一脸不耐烦的表情,嫌麻烦不愿意干,这时候我不会逼他就范,相反我会与他商量:“要不咱俩换换,我来洗碗,你来做饭。”这时,艾天就会冲我做个鬼脸,自觉去到水池边洗碗筷去了。

    从内心里讲,我并不是想让他学会做家务活儿,也不是让他来分担我的劳动,而只是希望他养成动手的习惯,并通过做家务多少感觉出为人父母的不易,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也更能理解和体贴父母。事实上,这个目的我达到了,天热的时候我一下厨房,小艾天总会拿把小扇来“支援”我,这让身为人母的我备感凉爽和温馨。而这种关心父母的习惯也是要因势利导来培养的,而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

    孩子的未来就像一个未知数,你的欣赏会让他充满信心,你的帮助会让他更进一步。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要相信他的未来会更好,孩子才会更有信心地面对以后的人生。

    孩子成长早规划

    为提高人民的总体素质,政府在全国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可以说,九年义务教育是很成功的。与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相配套,在家里尝试着进行九年家庭教育计划,以使孩子成长得更加健康、更加优秀。事实上,通过艾天的成长已经证实了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效的。

    第32节:让生活充满阳光

    具体来讲,九年家庭教育计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三年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在这三年里,作为父母要使孩子明白什么叫学问。

    第二阶段:让他学会动脑子,分析自己学习上出现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纠正,使自己能够稳步提高考试成绩,获得理想的分数。

    第三阶段:初中三年。这时候,就应该使孩子从考分的高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得到知识的方法,才会使知识源源不断地成为自己的财富。

    让生活充满阳光

    英语中有一句名言:“everyinhastwosides”,意思是说“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

    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朴素的智慧: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譬如一杯水倒了,扶起来,悲观的人说:唉,只剩一半了;而乐观的人则会说:没关系,还有一半。所以,在我们面对事情或者人的时候,总会有两种选择,从积极一面去看待,你就会感觉愉快,充满希望,可以帮助自己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而从消极一面来看,你就会感到难过郁闷,甚至绝望。

    父母的举动言行、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与分析、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心灵健康成长有较大影响。

    父母要善于帮助孩子从阴影中走出来:

    当孩子的手让铁钉扎破了,孩子痛得想哭时,你可以对孩子说,还好,没有扎在眼睛上,多幸运呀;

    当一盒火柴在孩子的口袋里自燃了,将新衣服烧了个洞,你可以说,还好,幸亏不是弹药库,这样孩子会马上破涕为笑;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对孩子说,语文不是考得挺好嘛,下次都这样不就都好了?

    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养成乐观精神,长大后,孩子会笑对人生,会劝解自己,不会钻牛角尖,而且会积极地看待并解决问题!

    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积极的心态、积极的选择尤为重要,这可以决定他是不是生活得幸福快乐。善于从积极一面看待事物的孩子,将会更容易拥有阳光般的心灵。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会感到自卑和畏缩,因为他永远保持着对自我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快乐的城堡是要靠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建造的,也需要不断的经营维护。

    时刻给孩子阳光般的家庭氛围,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一生都会充满快乐的阳光。

    学会善待他人

    如果说学会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是指要孩子学会善待自己的话,那么善待他人就应该成为孩子第二个重要的习惯。

    我们早就已经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一个人生活,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顺利地与人交往,不仅对他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还会让孩子的整个人生都会不快乐。因此,建议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善待他人,时时关心他人的交往意识。要让他明白“善待他人”是一切良好往来的出发点。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教训孩子说“在外面可不能吃亏”,虽然是出于爱,但这样的教育却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不愿意付出,只等待接受。长期处于这样的思维角度之中,孩子就容易习惯自私性的思考,总觉得身边的人都在损害自己的利益,任何事情都怕吃亏……这样的思考习惯当然无法使他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也就不会获得快乐。

    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懂得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做到了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点。给予你孩子无私的爱,让他学会奉献爱心,去关爱他人。爱的教育在平常的生活中每天都可以做到,你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慢慢养成宽容大度的胸怀,能够体谅别人和容纳别人,不会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其实善待他人也就等于善待自己,因为这样做不仅仅会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生活空间与更多的成功机遇。

    教会孩子善待他人,教育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10岁前应做的32件事

    为使当代儿童能够重新拾起他们父母孩童时代的传统娱乐项目,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

    1.在河边草地上打滚儿。2.捏泥团。

    3.用面粉捏小玩意儿。4.采集青蛙卵。

    5.用花瓣制作香水。6.在窗台上种水芹。

    7.用硬纸板做面具。8.用沙子堆城堡。

    9.爬树。10.在院子里挖个洞穴。

    11.用手和脚作画。12.自己搞一次野餐。

    13.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14.用沙子“埋人”。

    15.做面包。16.堆雪人。

    17.创作一个泥雕。18.参加一次“探险”。

    19.在院子里露营。20.烘蛋糕。

    21.养小动物。22.采草莓。

    23.玩丢棍棒游戏。24.能认出5种鸟类。

    25.捉小虫子。26.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

    第33节:听也讲艺术

    27.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28.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

    29.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30.种菜。

    31.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32.和人小小地打一架。

    专家们希望孩子们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自行从这个“大名单”中勾除一项。

    五、中学阶段:多予阳光鼓励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教养有道,则无枉生之才;鼓励有方,则野无抑郁之士。

    到了中学阶段,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观念,也开始产生竞争的意识。他们有时会不自觉地同周围的孩子相比较,希望自己能表现出色,胜出别人一筹。但是,不管是在学校的竞争中,还是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顺利成功,挫折也会困扰他们。

    面对这些全新的挑战,对于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宽容的理解。但是许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使孩子对竞争产生厌烦,有时甚至会伤害到孩子。

    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请学会欣赏孩子,你应该觉得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所以不妨冷静下来,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于心急,以一颗谦卑的心来对待生活。调整好你的心情,不要老认为他这不好那不好,试着多想想孩子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少责骂批评孩子,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边的人生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听也讲艺术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与不解,最亲近的父母可以说是他们首选的倾诉对象。可很多朋友却十分苦恼地告诉我孩子什么事情都瞒着她,总是把秘密藏在心里却不讲给他们听。孩子早恋了、孩子打架了,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受到蒙蔽的往往是最关爱他的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干吗不信任最爱他们的父母呢?这可能与你和孩子的交流方式有关。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轻易否定你的孩子,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先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要认识的一点是:孩子和你一样是平等的

    朋友般的平等与尊重,是交流的首要前提。从血缘关系上,你是孩子的父母,但是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并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你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决定他的一切。那样的话他就很可能会疏远你,将会关闭你与他沟通的门户。试着在生活中和孩子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努力去做孩子的朋友。不要担心这样你会失去尊严,事实证明做孩子的朋友,不仅让你获得他的爱与信任,还会让你更了解孩子。

    艾天如果做错了事情,只要他告诉了我,我从不轻易去怒斥他,相反我会耐心地问明情况,帮助他从这件事情中分析得失。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对小刀有了兴趣,拿着小刀到处跑到处玩儿,我劝也不听。没过一会儿,就听到他的哭声,过去一看,原来他不小心把手指划破了,看着他大哭的样子,我心里虽然也有气,但还是忍住没有骂他。看着他坐在地上满脸泪珠的可怜相虽然有些心疼,但我没有去给他包扎,只是拿了创口贴给他,让他自己动手。他开始不会,就眼巴巴看着我,看我没有给他包扎伤口的意思,就边哭着边把手指包好。等他平静下来,我才把他抱起来,问他:“妈妈让你放下刀子,是不是对的?”他点点头,我于是又接着说:“玩小刀危险吗?”“危险。”他的声音里微微发颤。“下次还拿着刀子胡闹吗?”他马上摇摇头。我又提示他说:“除了记着下次不要乱玩刀具以外,还要记住一点,如果遇到意外受了伤不要慌,去找些创可贴包上就没有事了,很简单的。”从这件事情后,小艾天再也不乱玩刀具了,而且还学会了简单的医疗方法,后来同学在球场上受伤,他还成了小医生了呢。

    学会倾听,要做到一点是:赢得孩子的信任

    做一个好的听众,除了一颗宽容的心外,还应给他提供有益的忠告和建议。做孩子的朋友,让他无所顾忌地在你面前讲出心里话,这只是第一步。而你理智的判断和有利的建议才是赢得他的信任的关键。和孩子交流也不一定总是做一个轻言细语的听众,你也可以严肃地发出警告。只要你的警告有理有据,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就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与信赖。

    记得有一次艾天和别人打架,对方是个大个头,两个人扭打成一团,但艾天明显处于下风,后来满脸是血的回到家,看到他的样子,我少有的发火了,我不仅没有安慰他,还又给了他几记老拳,我要让他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打不赢就跑”。结果他对这句话印象最深。直到现在他也总是把我当成他最好的朋友,任何事情都不隐瞒我,并喜欢听我给他的意见。

    表扬的力量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他现在的一切不能代表未来。与其痛斥他现在的失败,不如给予他前进的勇气。表扬与肯定是孩子最好的兴奋剂。不要吝啬表扬,更要善用、巧用表扬,欣赏你的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培养他自信地去面对生活,让孩子拥有一个好心态,这比什么都有意义。

    第34节:表扬的力量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会使孩子积极地将事情做得更好。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你的肯定与鼓励会让他汲取到人生最大的动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在做小学校长时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迟到了,陶行知告诉他放学以后到办公室来找他。傍晚,孩子到了那里等了一阵,陶行知才姗姗来迟。孩子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结果陶行知却说:“对不起,我来迟了。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请你吃颗糖。”孩子一下子呆住了,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早上迟到了。”陶行知笑笑:“我再送给你一颗糖,这是奖给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孩子更觉得难为情:“对不起,我以后一定不会迟到了。”陶行知再次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还有一颗糖,送给知错能改的孩子。你不能表现得再好了,因为我已经没有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奖励与表扬会比责骂更有效,它会激励起孩子直面自己的勇气与决心。

    表扬不是简单的夸赞

    表扬不光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更需要谨慎。当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你可以用语言表示你的赞赏,也可以用微笑、目光和动作等体态语言表扬。微笑看着他,投以赏识关爱的目光,不时微微点头,或身体前倾,表示聆听关注,或竖起大拇指等等。这些不着痕迹的表扬方式,传达出的是同样的信息,孩子自然能够心领神会。

    表扬孩子,怎样做才能既达到理想的效果,又不会让孩子骄傲自满呢?这又是一个问题。这需要我们在鼓舞孩子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方式与细节。

    首先要注意的是表扬应该针对事,而不应针对人。所以不要总是笼统地夸赞孩子:“你真行!”“你真棒!”这些评语过于宽泛,最好针对他所做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进行肯定。

    艾天小时候活泼好动,总是坐不住。我于是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他渐渐适应,安静地坐下来。当他做到了后,我就非常乐意地表扬了他的努力:“你能坐这么久,我很高兴。”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因为什么受到称赞,也会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自然而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的父母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其实这样的表扬对孩子是不利的。他可能的确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但这只是他一个方面的优势并不一定代表全部,如果因此被称为“聪明的人”,他可能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滋生不必要的骄傲情绪。

    表扬孩子,父母最需要关注的是他在做每一件事情中所付出的努力,而并不只是结果。不因为结果而忽视他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生活中,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让父母满意的结果,但是只要你留意就可以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孩子的成长,及时表示出你的赞赏,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这是巩固他所进取的每一步的有效方式,更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惩罚多方式

    对孩子,以教育、表扬、鼓励为主,但也并不排斥必要的惩罚。因为对某些孩子来说惩罚是一种不可缺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对遏制孩子不良思想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惩罚不是体罚,不等于棍棒教育,也不可辱骂或侮辱孩子的人格。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错必改。

    对孩子实施惩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孩子这次没有做好某事,罚他重新做,而且要做好;采取感情上的冷淡处理,让孩子在孤独中反思悔过,再进行说服教育;暂时“剥夺”孩子最心爱的东西和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限制其某种自由也是种不错的方式。

    惩罚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必须要有理有据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教训得心服口服,而不能一味的暴力“征服”。教训孩子只是为了在他犯了较大过错的时候,进行严肃批评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彻底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但是,一般情况下,父母还是不要轻易行使这份“权利”,应以说教为主,但非这样做不可的时候,那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错在了哪里。所以切记:如果你要发脾气,严厉批评他或者给他惩罚的时候,你一定要让他知道他错在了哪里,这样会形成正向反馈,有利于他健康成长。而最忌讳的莫过于“不教而诛”,那样会伤害他们,而不是让他们长进。

    惩罚的时间把握

    惩罚的时间最好在孩子出现过失后随即进行。拖延了,会失去惩罚的时机,孩子也可能把过失忘记了,孩子往往会“赖账”,这时的惩罚便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可当众惩罚孩子

    特别是当邻居来告状时,不要指着孩子,当面教训给别人看。因为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其不满或反抗情绪。

    惩罚的语气

    不要用恫吓的语气对孩子讲话,比如对孩子说“你再拿人家的东西,我就打死你”,“你再考不好,我就不让你上学了”这类语言,这会使他们产生恐惧。

    惩罚要有原则

    最后切记一点,父母惩罚孩子要有一套规矩,不要以自己当时的情绪为转移。如父母在星期一心情不好,这时孩子犯了点儿错,就痛打一顿。而在星期五,父母心情愉快,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却没有给予惩罚。这样做是教育不好孩子的。严厉但能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的父母与那些喜怒无常听凭自己情绪而滥用暴力的父母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会让孩子产生敬畏,从而明白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只要他不犯某些错误,他就不会受到惩罚,而后者会让孩子完全摸不着头脑,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也不清楚又是什么原因使自己得到奖赏,也就是对了不知道为何对,错了不知为何错,这会使他产生深深的恐惧,而父母也就会丧失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

    第35节:不要盲目攀比

    不要盲目攀比

    盲目攀比是家长的大忌。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总是期望他一下子就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却是不宜的。父母要从孩子的实力和喜好考虑,为他规划合理的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父母的焦点都是围绕着“重点学校”。他们觉得孩子进了重点就意味着好工作和好前程,同时自己也会更有面子。有些父母会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不仅仅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甚至可能会让他遭遇失败。我们要明白的是有好工作并不一定就有孩子所期望的人生,而父母则更不能把自己的面子和理想置于孩子的人生之上。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生命之间是不可比较的,成功与否也不能由一次考试来下定论。与其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不如用表扬激励他弥补劣势,这样你的孩子也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正确对待他的优势与弱项。

    学会适度纵容

    紧张的中学生活,会让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地感觉压抑、烦躁。

    这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学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这时候,家长就得每天承担起为孩子减压的重任。当你发现孩子焦躁不安的时候,不妨对他们说:“孩子,只要尽力就行。”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里面包含着你的理解与体谅。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因为父母说了这些“纵容”的话而真的松懈下来,相反他们会在你的信任中卸下思想包袱,减轻了学习的压力。

    一成不变的学习备考是很容易让孩子感觉疲劳的,适当地改变一下生活节奏,给埋头学习的孩子一个“放纵”的机会,虽然这会占去一些时间,但却会为孩子赢得一个好心情。

    艾天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必看新闻联播节目,高三的时候他甚至迷上了电视剧《康熙大帝》,在那么紧张的复习阶段他竟然一集不落地都看完了,我并没有阻止他,因为每次看完他就会很轻松地继续学习,并没有因为看电视而耽误学习的进度。最后以自己高效率的学习,在缺少几个月系统复习的情况下,高考考出了596分的好成绩。

    很多家长都知道弹簧的性能,然而在实际中却经常忽略。

    六、高三时期:生活充满阳光

    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个女孩儿在三周的时间里,把她的成绩从原来全班第27名迅速提高到全班第10名。到了高二上学期末,她的成绩又如火箭般窜到了全年级第2名。她更以自己的勤奋而成为全年级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在学校,各学科的老师都把她当榜样;在家里,爸爸妈妈对她关爱备至,逢人就夸她成绩又进步了,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她被一片赞美声包围着,当全家皆大欢喜的时候,可她却一脸愁容。成绩优秀的她最终提出要退学,理由竟是无法再读书了。因为这个女生感到肩上的压力太大,总担心自己被别人超过,更怕辜负信任她的老师和父母。她觉得自己只能前进,已经没有了后退的路。这样的压力已经让她无法承受,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

    以成绩的优异与否来评价学生,本身就是一个过于简单的标准。这样造就的优等生也容易形成为别人的期待和肯定而努力的心理,很少能发掘源自内心的兴趣与动力。于是优等生通常会特别在乎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却一直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害怕成绩掉下来,无法面对身边的人,这是许多优等生共同的忧虑和压力所在。在父母和老师的赞美下建立起的优等生的自信,也是很脆弱的,当外在的评价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优等生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如果一个人进行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事情,他自然就会更恐惧失败,也经不起失败。一直生活在成绩优异的片面赞扬中的优等生,习惯了作为成功者的优越感,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还会让他们无法正确估价自己,更不能承受失败的打击。

    对于面对高考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胜不骄”、“败不馁”,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才能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迎接高考的挑战。父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高三孩子的生活充满阳光。

    拥有健康开朗的心态

    在高考竞争中,健康开朗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紧张和焦虑通常是考生的大敌,许多平时优异的孩子都在高考的心理战中败下阵来,自信才是阳光的催化剂。在紧张状态下,我们有时会出现思维反应的一片空白,在心理学上这属于一种暂时性的遗忘,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东西却很自然就想了起来,许多孩子一走出考场,就会立即恍然大悟,懊悔不已。我们与其让孩子考后追悔,不如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心理战的准备。

    孩子能取得多大的成绩,除了自身的知识能力之外,很大程度还取决于他对自己的信心。教会孩子正确地面对压力,树立应有的自信,他才能轻松地应考,发挥出理想的水平。所以在考前的特殊时期,父母最好不要表现出太高的期望,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差距感,这对孩子本来就脆弱的信心很不利。

    第36节:克服焦虑情绪

    父母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说:“你看看人家,考的如何如

    何……”也许你的本意只是想鞭策一下孩子,但是在孩子听来,这几句话的言下之意似乎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要知道,信心是要在鼓励中建立起来的。

    请收起对孩子的苛责,多付出一些赞美,给予孩子的就是自信。

    克服焦虑情绪

    一般情况下,高三的时候,老师总是对有望跻身重点大学的优等生十分偏爱,而父母也同老师一样有意或无意之中加重了孩子的某种压力。持续的精神紧张和无形的心理压力会让考生更容易呈现出一种高考焦虑症。失眠、头痛、轻微幻觉、精神紧张等也随之而来。

    要克服高考的焦虑,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改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当外界的评价超过自己的实际状态时,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既不要有那些自命不凡的感觉,也不要死守一贯的优越地位,让这些并不实际的事情成为自己的包袱。应该懂得孩子和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孩子是一样的,正确地评估自己,自然就会有健康轻松的应考心态。

    营造宽松环境

    温馨的家庭,不管对于大人来讲还是孩子而言,都是释放压力的最佳场所。

    在高三复习迎考期间,最好为孩子在家里营造一种温馨、轻松的气氛,不要让疲惫的孩子再因为你的焦虑而感到压抑。

    孩子有着他特殊的敏感神经,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心态。有些家长到了孩子上高三的时候就特别紧张,他们会站在校门外,等着接孩子回家。在家里打扫卫生、做饭,为孩子做一切的事情。孩子学习的时候,更是不敢大声说话,走路都变得轻手轻脚。这种太过谨慎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家长过度的紧张自然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但有些随意的生活习惯有时也会影响到孩子,比如家长应改变一些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最好不要在家里呼朋唤友、喝酒、打牌、聚会,尽量为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

    在家里面,你还可以做一下孩子的忠实听众,给他一个减压的机会。对于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找到答案,关键是给他一个沟通交流发泄的途径。这个时候不适宜太多的说教,因为那会使孩子产生抗拒的反感,不如多与他们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让孩子在倾诉中放松自己。

    细心照顾起居

    一般情况下,高三的备考生活,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自然是要留意照顾的。但保持常态就好,维持正常的饮食,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生病。

    但是,一关乎到孩子,许多高三家长就容易过度紧张。吃饭,本来是轻松惬意的家常生活,但随着考期的临近,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改变了以往的正常饮食习惯。除了给孩子吃些保健品外,还安排每顿饭有鱼有肉来增补营养。虽然是用心的呵护,但有时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不要随意买过多的补品,面对社会中流行的给孩子“进补”的潮流,许多家长总觉得自己孩子这个也缺,那个也少,于是买回来许多瓶瓶罐罐,让孩子补充营养。且不论这些营养品具体如何,如果每天都要吃这些“补品”,任何人都会食欲不振的。

    过犹不及,“过”反而会带给孩子压力。

    帮助择校择业

    孩子毕竟还小,考试之后,对选择学校、专业都抛给了父母,而父母此时则需要尽量地为孩子收集提供多种信息,供孩子参考,但是最后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

    父母可以上网或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个有报考意向的学校,仔细地咨询这些学校,充分了解情况,比如填报志愿时,要注意收集、整理招生资料和信息。对前三年本地区考生志愿的分布、高校提档分数线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年度间学校志愿上下波动的规律,结合社会需求实际,预见当年生源的大体走向。从中选出几所适合自己的学校,进行细致斟酌,然后决定取舍。

    实践证明,科学分析招生资料,才能使志愿选择更具针对性。对学校往年提档线上下波动现象的把握,可以减少填报志愿的失误,然而这些现象也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学校上下波动明显,有的则持续“高温”,有的却持续多年志愿“不济”。年度间的志愿波动是在大多数院校间存在的,因此具有可参考性,把握得好,可以较好地提高志愿的“命中率”。

    在选专业的时候,一不要“追风”,以往好的专业4年之后并不一定吃香,要尊重“市场规律”,专业也有大小年和起伏变化。二要尊重孩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一个专业上有所成就,首先要有兴趣作为保证。在抉择的时候,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因为孩子已经18岁了,已经是成人了,可以自己对自己负责,而且对孩子的事情放手得越晚,孩子对家长的依赖越久,吃亏的只能是孩子。给他提供足够的信息,把决定的权力交给孩子,这样才是聪明的父母,你愿意看到哪天孩子抱怨你为他选了不喜欢的专业吗?

    为了孩子和家庭的和谐幸福,请把决定的一票让给已经长大的孩子。

    第37节:考后放松不放纵

    考后放松不放纵

    很久以来,有一个显而易见但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种现象”:如今高考在6月,离大学开学还有近3个月的时间,很多学生考试之后把书包一放,整天泡网吧,和同学唱歌、聚会等等,一下子变得肆无忌惮,无拘无束,他们这种盲目状态是暗藏危险的。

    考生们长期复习备考,心里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确实需要放松一下。但是允许放松而绝不是放纵。这就好比一根弹簧,一直以来都用一根绳索绑着,现在突然剪断绳子,后果可想而知,弹簧猛得弹起来,可能伤着了别人,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了伤害。

    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最忌讳的就是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的后果,原本疲劳的身体在暴饮暴食后,容易闹出肠胃病。

    考前,父母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考生,这种“特殊待遇”是否在考试结束时就马上消失了呢?考试结束,家长们不能立即对考生“不闻不问”,因为在通知书发放之前,考生的心里还是存在不少的担忧、焦虑,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适当地给予关怀、支持。父母不妨在高考后陪同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等放松心情。

    只要是考试,它就会给考生分出个高低来,考试之后,还需要平静地对待,对自我有清醒、合理的认识,同时与家长沟通,摆正位置。每年高考后,总有一大批考生落榜。考生应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填报志愿,不抱不切实际的希望和企求,要有考上和落榜两种心理准备。许多人虽然上了重点大学,但一生仍很平庸;有些人虽然上的是普通大学,但却取得了成功。

    面对落榜的考生,家人及好友要特别体谅他们的心情,稳定他们的情绪,生活上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千万不可讥讽责骂、埋怨批评,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反而要多进行鼓励,只要考生不对自己丧失信心,机遇永远等待有准备的人。

    孩子复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大学学习4年之后可以再选择理想的学校,机会还是很多的,但时间过去却永远也找不回来。

    为大学入学做准备

    马上要迈入大学门槛,考生准备好了吗?

    很多大学生刚入校的时候都有一定程度的困惑,存在各种不适应,毕竟高中生活紧凑,而且学习有人督促,而大学相对环境轻松,更多的是依靠自学,如果没有高考后适当的调整,很有可能进入大学,被新鲜的生活弄得不知所措。

    建议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以下一些任务:

    1.认真地看上几本丰富自己知识的书,但不是教科书;

    2.多和高中同学建立联系,这种友谊是根深蒂固的

    3.了解自己学校的情况,比如方位、气候、专业设置、人文掌故等;

    4.如果有条件,孩子完全可以出去旅游,开阔视野;

    5.调整心态,要用一颗阳光的心态拥抱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要用阳光的心态对待朋友和同学,进入大学,入住寝室,考生就进入了一个团体之中,这就需要考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同样,考生还要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培养日常生活能力。

    做孩子的人生助理

    家长们千万不要大包大揽孩子的事情。当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追求想法,父母应该学会尊重他。

    当然对孩子不能放任自流。毕竟人生不可重复,而小孩子因为阅历知识的欠缺,不可能对未来人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他们走错路的可能性很大,这时候父母就要及时纠偏扶正。而在人生转折点,或者是非常重要的时刻,也需要你去做他的助理,对他提供参考,积极为他分析利弊,协助他们规划人生道路。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的时候,作为父母需要扮演导师的角色,去耐心地教会他们知识,让他们掌握如何正确分析事物的能力,用你的学识身体力行地培育他们成长。当他们渐渐长大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父母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道路,也允许他们犯错误摔跟头,这都是他们成长过程的必修课。只是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可能对未来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转折点,父母要发挥作用,积极为他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作出决策,这时父母就成了他们的人生助理。

    以下几个阶段需要父母发挥好助理的作用:

    1.孩子进入幼儿园,孩子由家庭生活方式进入集体生活方式;

    2.正式入学,成为小学生开始学习知识阶段;

    3.中学阶段,逐步独立成为成人,学会成为社会一分子;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交往;学会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往来;

    4.大学阶段,开始走向成家立业,开始独立。

    每个阶段要做的事前面都有介绍,父母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机处理。

    18岁了,该是孩子独自上路的时候了,作为父母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38节:附录(1)

    附录

    弗里曼亚洲奖

    曼斯费尔德·弗里曼(nsfieldfreen)1916年曾就读于威斯里安大学,是美国国际保险公司的早期创立人之一。1994年弗里曼先生在威斯里安大学捐赠巨款建立了弗里曼基金会。弗里曼亚洲助学金是威斯里安大学和弗里曼基金组织合作发放的,弗里曼家族掌管这个项目的资金运作,目前,它是由厚顿·弗里曼(houghtonfreen)掌管,他于1943年毕业于威斯里安大学。

    这个项目的宗旨是增进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希望助学金的获得者将来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领导者。每一年,这个项目将为22名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提供四年的全额助学金。在过去的五年中,在威斯里安留学的亚洲学生的名额增长了两倍多。

    威斯里安大学的“威斯里安弗里曼亚洲助学金”项目,每年从1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