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乐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吴三桂新传

正文 吴三桂新传第37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的大总管曹化淳,他这么些年积敛下来的财富要多出为父十倍还不止。哼,大明的国库的确是越来越空虚,除了一些正当用途外,大都装进了个人的腰包,因此这没什么好惊奇的。”

    三桂听到曹化淳的财富竟超过义父十倍不止,那岂不是要达到几千万两以上!不禁暗暗咋舌,心道早晚有一日要让曹化淳将他聚敛的财富给自己乖乖的都吐出来。不过当想到高起潜为了留给自己更多的钱财,不惜将自己的居所变卖。这份高情厚意着实令三桂感动不已。当下双目中饱含热泪,激动得道:“义父,您又何必如此!”

    高起潜缓缓道:“为父自小便净身入宫,身边也一直没有亲人,唯有你这个义子乃是为父最亲之人,不留给你还给谁?再者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算将它带进棺材中又有何用?反而更容易招惹来掘墓盗坟之徒,令尸骨不得安宁。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我儿充作军费之用,也算为父为我儿日后争霸天下出一份力吧!”

    三桂见高起潜说的如此明白,知道他在回光返照之下,心灵异常的剔透,将所有的事都看得清楚明白。就连自己的熊熊野心都逃不过他的双眼,不过这也说明了义父已经距离死亡越来越近了。

    安葬完高起潜之后,他生前的知交好友宫内的大总管曹化淳找到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的三桂。安慰他道:“吴大帅,起潜兄逝者去矣,作为他生平的最好知己,杂家心中也是异常的难过。不过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要振作起精神。尤其是吴大帅更应该节哀顺变,千万不可过分悲痛。如今天下形势堪忧,正是需要吴大帅力挽狂澜的时候。”

    三桂缓缓点头,道:“多谢曹公公的关爱。”

    曹化淳借着话茬便又和三桂聊了起来,说着说着便将自己接连暗中相助三桂之事向他暗示出来。

    三桂听后心中明白,知道曹化淳说这番话乃是暗示自己要孝敬他一番。不过对于曹化淳几次的暗中相助,三桂还是很是感激。至于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现下就算给了曹化淳,将来也有办法让他主动的给自己吐出来,而且还要成倍的往外吐。想到这里三桂立时给曹化淳准备了一份厚礼,当晚便亲自送到他的府上。让曹化淳见了心中连连夸赞三桂很是识趣。

    又过了几日,山海关传来消息,皇太极在都城盛京纠集了满汉八旗军共十八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开赴辽东,企图在李自成攻陷京师之前,率先一举攻克山海关,随后再迅速抢占京师,以在军事上占领先机。

    三桂咬了咬牙,该来的总算来了。更何况就算皇太极不来,自己也想主动去找他呢!此次他来的正好!

    马上,崇祯也接到了这个消息。大惊之下忙招三桂入宫,并让他即刻赶赴山海关对抗清军。

    当夜,三桂在床上与长平公主进行了最后一次疯狂。

    次日一早,三桂换上了一身软甲军装,准备即刻启程。而长平公主依旧对三桂是一副冷漠的态度。自始至终也没有正眼看过三桂。

    三桂穿戴好装束,佩戴好宝刀,双目紧紧的盯着端坐在椅子上默默喝着茶水的长平公主。突然他开口问道:“在我临走之前你能否回答我一个问题?”

    长平公主冷冷的扫了三桂一眼,没有说话。

    三桂继续问道:“从我与你大婚之后一直到此刻,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不知你能否替我解开?”

    长平公主依旧不理不睬。

    三桂冷冷的道:“不要以为你这个态度我就会原谅你!”紧接着突然狠狠问道:“说,夺去你处子之身的究竟是何人?”

    长平公主听到这里娇躯不由一颤,握茶的杯子轻轻晃了两晃,茶水登时溢了出来。

    三桂见状不由冷哼一声,追问道:“你为何双手在发抖?是否我说中你的心坎了?说!那个人究竟是谁?”

    长平公主终于有了反应,她回过头瞪着三桂,冷冷的道:“我为何要告诉你?你根本就没有资格知道!”

    三桂从小到大都极其自负,哪受到过他人的这种脸色!当即快步走到长平公主的身前,双手迅猛伸出,狠狠扒在她的双肩上,将她由椅子上硬生生拽起。冷冷的道:“你以为你不说我就不知此人是谁么?哼,告诉你,这世上还没有任何事情能够瞒得过我!”

    长平公主冷眼望着三桂的双目中射出的熊熊怒火,当即冷哼一声,露出不屑的目光。

    三桂狠狠放开了她,扭头向房外走去。待他走到房门处时,突然回转身,对长平公主道:“此人就是那袁承志吧!”

    长平公主闻听此言立时浑身巨震,双目中射出不能置信的神色。同时手中的茶杯再也拿捏不住,“咣当”一声掉落到地上。

    三桂见了她这副神情知道自己所料无误,当下狠狠的哼了一声,转身大步的走了出去。

    从驸马府出来后,三桂直奔自己另外一个家。也就是吴襄与陈圆圆现在的所居之处。在向他们告别的同时,顺便看了看已经三岁的儿子吴间道。

    待全部事情料理完毕后,三桂率领着五百特种部队,一路狂奔出城。随后来到城外的一万骑兵驻扎之处,那一万人马早已接到命令准备完毕,只等三桂一声令下就开赴山海关。

    正文 第九十四章   决战开始  下

    更新时间:2009…5…8 17:24:19 本章字数:4364

    很快队伍便抵达山海关,三桂得到部下的禀报,皇太极的十八万大军已经过了锦州,并将锦州城作为粮草补给之地。现大军正向此缓缓而来。

    三桂随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军事任务。在会议之上,淮军军长钱招进介绍道:“此次皇太极来袭的十八万大军中,有十二万满洲骑兵和六万汉军步兵,各种攻城器械等一应俱全,可以说这次皇太极下了血本,务必要攻取下山海关。而为了防止三桂与蒙古林丹汗两方的偷袭,盛京城附近还留守了三万满清骑兵和一万汉军步兵。对后方做出了充分的防范,因此可以说这次皇太极乃是毫无后顾之忧的倾力前来。”

    三桂点了点头,向众人询问道:“各军都准备好了么?武器装备都配发齐全没有?”

    韩跃天答道:“各军在收到皇太极大军集结开始便已经陆续做好战争准备,随时能够做到接到命令立即便能出动战斗!”

    郭师刚也答道:“由于我军的钱财比较充裕,因此研发基地又构筑了多条生产武器装备的流水线。到目前为止,所有能够立即配备使用的武器装备足可装备十二万人左右,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可是绰绰有余。至于武器弹药等爆炸物,由于现在工匠们对这些构造及成分都已经驾轻就熟,制作的速度大大的加快,因此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武器弹药也可足以应付两场大规模的战争。而且研发基地那边始终还在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研制武器。虽然如今外面是越来越乱,但仗着大帅的名头,各种原料依然能够源源不绝的运抵进来。只是由于工程的加大加快,钱财的消耗异常惊人,照这样下去,恐怕过不了两个月,我军的钱财就将全部耗光。”

    三桂问道:“到如今总共用掉了多少银子了?”

    郭师刚答道:“直到目前为止,总共已经消耗掉了约六亿两白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迅猛上升之势!”

    众人听后不由的纷纷发出惊叹声,事前他们虽然都清楚制作出来的那些精妙的武器装备肯定会花钱不少,但谁也没有想到竟会花了这么多。都听过花钱如流水这句话,但直到此刻方知道这句话用在此处最为合适。

    三桂苦笑道:“六亿两白银,当年大明的国库在最充足的时期也才不过两亿两白银,而我们却整整花掉了三倍有余。哼,如今大明的国库内如果能够凑足六百万两就算不错了!”顿了顿又道:“银子能坚持两个月对我们来说应该够用了,到那时天下大势差不多已经分明了。”

    接着三桂和各军将领又就皇太极、李自成、崇祯以及张献忠、徐过强等人的军事势力对比相互进行讨论,并制定军事计划和部署。最后三桂总结动员道:“各位,如今天下的大势相信都已经清楚了,本帅也就不再多言。李自成已经逐渐形成了对京师的包围态势,不出两个月,北京城定然不保。而留给我们的也就是这两个月的宝贵时间,我们必须要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彻底击败满清的军队。否则到时前有李闯所部,后有满清大军,我们将成腹背受敌之局。因此这场大战将是我军与满清之间的决战,希望诸君牢记此点!”

    这时楚军的王大力高声道:“大帅,您只管下令就是,我早就盼着这一日了!这些天整天守在城楼上训练早憋坏我了,只要您一声令下,我楚军保证第一个杀向满清鞑子!”

    三桂拿他这个粗嗓门没法,清了清嗓子继续道:“有人可能会拿我军的八万人与满清的十八万人相比,认为我军人数远远少于敌军,此战胜负难料。在这里我郑重的告诫你们,我军此次与满清的决战不仅是要击败他们,而是要彻底的荡灭满清军队。凭借的不但是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各种新式武器装备,而且还有战士们坚强的战斗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以及必胜的信念。因此本帅希望你们回到自己所部之后一定要将这种自信心带给手下的所有将士。让所有人都明白,满清的军队与我们相比只是一群人数众多的乌合之众。明白没有?”

    众将齐声叫道:“明白!”

    三桂点了点头,继续道:“至于决战爆发之后,当初为各军制定的激励机制依然生效。也就是说凡是功劳大的军,本帅都会给这个军升级,粮饷待遇及武器装备也都会升格。而做为各军的主将,本帅这里空着一个辽东都指挥使的职位。你们不要小看这个,待我们将满清彻底臣服于脚下的时候,这个都指挥使控制的将是包括整个满清版图在内的广大地区,直接掌握的军队将会达到五万之数。到时本帅倒要看看你们中谁能够争得这个职位!”

    众将听了不禁纷纷流露出万分向往的神色,做官如果做到这步,那绝对可以说是官居极品了。在座的都是热血男儿,试想谁听了能不动心!当下每个人都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尽全力将这个都指挥使的官职拼到自己手中。

    皇太极亲率满汉大军步骑兵共十八万,浩浩荡荡的沿宁远一路西下,直奔山海关杀奔而去。这次皇太极已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山海关,为此就算伤亡再多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已经获悉李自成部已然逐步向京师逼近,一旦被此人攻下北京城,那天下的主导权就将到他的手中。因此自己无论如何都要赶在他的前面率先占领京师,可是要想达到此目的,必须要先过了山海关吴三桂这关不可。里面驻扎有重兵八万,虽然和自己的十八万比起来要逊色不少,但皇太极却半点都不敢掉以轻心。这八万人马可以说是集中了大明王朝全部的精锐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统率他们的主帅乃是大明最杰出的猛将吴三桂。皇太极与此人周旋多年,对他已经是深深的了解,同时也有着深深的畏惧。不到万不得已,他真的不想与吴三桂正面为敌,因此他才会命那些汉人降将不断的给吴三桂写去一封封的劝降信。可是事到如今他已经明白,吴三桂此人是绝不会臣服于自己的。光是自己的护国总教头玉真子道人被他诱杀并悬挂于盛京城墙的那一刻,吴三桂就已经向自己表明了他的态度。那就是此人不但要让自己不能攻下山海关,而且还妄想一直打到自己的都城来。虽然他这种想法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对于他这种志气皇太极还是表示非常欣赏。

    很快,十八万大军云集于山海关城下。皇太极端坐于御马之上,左右是几十名领兵大将和数千名亲兵。皇太极手握马鞭,前指山海关城楼道:“从明日开始,我军要分为六队,每队三万人,不分昼夜的连续攻城,绝不给明军以喘息的机会。短则半个月,多则一月,朕就要站到山海关的城楼之上。诸位有没有这个信心?”

    众将闻询立即纷纷答道道:“陛下放心,我等必会完成陛下的心愿!”

    皇太极缓缓点头道:“嗯,立即命令全军原地扎营,明日开始全力攻城!”

    由第二日一早开始,满清大军便开始向山海关疯狂的轮番进攻。

    虽然清军此次挟铺天盖地之势来势凶猛,但面对城深墙高的天下第一关也是费尽心力。而三桂则悠闲的坐在城头之上,以守株待兔之势不慌不忙的指挥手下将士全力防守。并将各种新式武器开始正式沿用到此次大战之中。

    立时,大炮、手榴弹、炸弹、火箭等各种犀利的爆炸物犹如冰雹一般飞向聚集在城下的清军阵中。爆炸声过处,带起的残肢断臂乱飞,成片的清军被活活炸死。而由于人员密集,因此伤亡更是巨大。人仰马嘶声不绝于耳,鲜血、脑浆、碎肉四处横飞,真好似人间炼狱一般。只是短短的半个时辰,这支三万人的先锋部队死伤就已超过三分之一。

    远处的皇太极直看得头皮发麻,这下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要不是亲眼见到,事先谁能想到城上的明军竟会拥有如此可怕的武器!见到这副情景,皇太极犹豫着是否该立即下令撤军呢!可这样一来,岂不是出师未捷便大大打击了己方将士的信心!

    就在皇太极这么一愣神间,前方的战士又已当场阵亡数千人。由此可以想见对方的杀伤力是多么的惊人吧!皇太极见状再也坚持不住,连忙下令立即撤军。

    前方的清军早已被城上的火力吓破了胆,巴不得主子赶紧下令撤军。得到命令后立即头也不回的狼狈向回猛跑,至于那些登城梯、弩车、瞭望台等攻城器械,还未等他们运到城下,便已被城上的火力炸了个稀碎。

    皇太极匆匆清理了一遍人数,只是这么一来一回,三万清军回来的还不到一半,其余全部已横尸城外,而敌人却连一根毫毛都没有伤到。皇太极心疼的直想当场吐血,急招各路领兵大将商讨对策。

    可是商讨争论了半天,依然没有人能够拿出好的计策来。只因山海关地势复杂,只能从一面也就是它的东城门正面进攻,西城紧通着京师,粮草物资也已源源不断的运送进来,因此要想将其四面围困致对方断粮那是绝无可能的事。而且山海关作为天下第一关,更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再加上对方拥有强大无匹的火器,要想攻取此城更是难如登天。

    最后睿亲王多尔衮提出建议,虽然刚开始己方有大批的伤亡,但明军的那些犀利火器也不可能用之不尽。而以这些东西制作的复杂及用料来看,光是财力的支持就是一个问题。因此他当场断定,明军这些火器绝用不了几次。

    皇太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认为多尔衮分析的有理。只是如此一来就有赌博的成分在里面,赌的是吴三桂的火器没有那么多。而筹码就是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十几万将士的性命。皇太极又犹豫了,可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方法攻取山海关。攻不下山海关,也就意味着争霸天下和自己无缘,日后将只能龟缩在辽东这弹丸之地了。最后皇太极狠了狠心咬牙道:“继续按照原定作战计划攻城,朕倒要看看,到底是他吴三桂的火器多还是朕的战士多!”

    紧接着第二轮三万人马又开始向山海关攻去。

    三桂见状不由笑道:“看来皇太极是铁了心的要攻下此城了。那好,就让你继续耐心的看好戏吧!”

    接下来,又是一场疯狂的屠杀开始了。

    战斗整整持续了一整天,清军以伤亡四万多人而结束。皇太极心中几欲滴血,这种一面倒的战争他从未经历过,到此时他才明白,当年鳌拜的三万精兵被吴三桂一万人马所剿灭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他此时也豁了出去,心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看明日你是否还拥有这么强大的火器。就算明日还有,那还有后日,还有大后日,总有你用完的那一天,到那时……!想到这里,皇太极露出残忍的神色。

    第二日,清军伤亡三万余人。

    第三日,又伤亡近三万人。

    只是短短的三天时间,皇太极便已阵亡了十万人,而敌军却没有伤其分毫,恐怕如此打法在战争史上还都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突如其来的结果绝非皇太极所能料到,眼看着山海关城上的火力依然没有减弱的迹象,皇太极当场气得吐了血。随后终于迫不得已的命令手下道:“撤军!”

    正文 第九十五章   三大杀招  上

    更新时间:2009…5…8 17:24:19 本章字数:3770

    当皇太极下令撤军的号令发出后,睿亲王多尔衮当即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陛下,难道我军就这样无功而返么?要知道此次如不拿下山海关,日后一旦李自成得势,将再无我们的机会啊!难道陛下想一辈子龟缩在这关外偏远苦寒之地么?”

    皇太极悲痛欲绝的道:“朕何尝不希望一举攻下山海关直取京师!可如今这种结果你也看到了。吴三桂所囤积的犀利火器好似永远用不尽一般,我军再这样一味的逞强下去,恐怕十八万大军将要全部葬身于此。”

    多尔衮叫嚣道:“就算是我军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能轻言撤军!更何况山海关内绝不可能还拥有那么多的火器!说不定现在都已经用光!我们不能白白葬送了数十万将士,否则岂不是前功尽弃!”

    皇太极闻言大怒道:“住口!到底是你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你怎么不用心想一想?就算吴三桂的火器用尽,可他还有八万重兵驻扎在城内,我们怎可能攻得下!朕说撤军就撤军,休得再啰嗦!”接着急令大军立时撤兵。

    望着逐渐远去的满清军队,三桂站在城头上看得一清二楚。对此他早有准备,知道皇太极损失惨重之下为了保存实力必定会选择撤军。因此他根据这几日对方攻城的规律作出了有针对性的部署,一直都是在用三万人不分昼夜的负责守城,其余五万骑兵则被他雪藏起来充分休息。因此他现在可以说有五万生龙活虎的生力军可以调用。此刻见皇太极的军队撤退,立时号令发出,山海关城门大开,三桂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大军追着清军的屁股杀去。

    皇太极接到探马禀报,心中大怒,正想趁此机会狠狠教训下吴三桂。忙命大军后阵变前阵,全力迎敌,争取将之彻底击溃,说不定还有机会重夺山海关。

    虽然双方是五万对八万,表面上好像是满清的一方占有优势,可三桂的一方可都是养足精神的生力军,而满清这边除了将士们都异常疲倦之外,早就被山海关城上的爆炸吓破了胆,心理上已经有了巨大的阴影。而皇太极则不这么想,在他的心中始终固执的认为清军的战斗力乃是天下第一,更何况对方此时已经没有了火器的威胁,这更加让皇太极有恃无恐,发誓一定要全歼对方的军队才能一泄心头之恨。当下他大声咆哮,指挥各领兵大将全力迎杀敌人。

    两支大军立时撞在了一起,接着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虽然清军事先做好了防御准备,阵前都立起了长矛盾牌防止敌骑的冲击。可还未等两军正式接触,犹如雨点般的火箭及手榴弹等物已飞向清军阵前。在阵阵的爆炸声中,清军刚刚组织起的防御阵线立时溃乱。紧接着三桂的五万骑兵冲到眼前,狠狠的撞了过去。

    两支大军开始了近身肉搏战,三桂这五万骑兵其中有三万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精锐军团,另两万也是声名显赫的关宁铁骑。战斗力绝不逊色与清军,况且凭借新式的武器装备及盔甲,冲杀起来更是劲头十足,杀伤力惊人。反观精神不佳的清军,由于没有着盔甲的习惯,在拼斗起来就显得吃亏不少。再加上体力已严重消耗,根本抵挡不住敌人的疯狂进攻。因此渐渐的,清军开始被打得节节后退,形势越来越不利。

    皇太极见状不禁焦急万分,在后方不住的大声鼓舞士气,可是俗话说兵败如山倒,战场的形势已经非他所能控制。眼见己方的队伍越来越乱,皇太极知道再不及时下令撤军的话,将很有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因此他第二次无奈的下令速速撤军。

    就这样,清军在前头一路狂奔,三桂则率军一路狂追。一路上双方打打停停,清军始终未能阻止住三桂的追击。一直被三桂追到了锦州,清军终于躲了进去才免遭三桂的继续追杀。而此时满清的八万人马又损失了将近两万,把皇太极气得几乎疯狂。

    三桂一方也死伤了一万人左右,不过郭师刚又及时从山海关率领一万骑兵赶来赴援,弥补了兵力上的不足。并带来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和武器炸药,为三桂围攻锦州城做足了准备。

    此时山海关内还有夏中天率两万步兵坐镇,而置于山海关与锦州之间的宁远、中后所等诸城,早已被皇太极放弃。

    由于事先将锦州作为后勤供给基地,因此城中部署了大量的粮草物资。皇太极率军驻扎进来后,原本以为将此作为抵挡三桂军队的坚强屏障,可结果再次令他大失所望。三桂只用了一整日便用各种犀利的火器爆炸之物将锦州城墙炸塌。露出一个足够十几匹战马并驾齐驱的大缺口来,让三桂随时可以率军攻入城内。

    皇太极仰天长叹,再次气得吐了血,急匆匆率军撤出锦州,向盛京的方向撤去。连各种粮草物资都来不及及时运出,将之白白送给了三桂一方。

    就这样,短短的几日时间,三桂便接连取得了几场大胜,并一路向东,最后以重新夺回锦州而告一段落。

    崇祯闻讯不由的欣喜若狂,看来收复整个辽东的希望有戏了。当下连忙下旨,重赏三桂与手下将士。并鼓励三桂再接再厉,希望一举收复整个辽东。并在圣旨中再三强调,希望三桂时刻关注京师的形势,一旦朝廷危急且求援的旨意下到,务必要率军立即前往赴援,不得延误。

    皇太极当时亲率十八万马步军大举出兵山海关之时,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势在必得!可转眼之间形势陡变,非但没能如愿以偿的拿下山海关,反而接连丢失了大片土地。以至于损兵折将、灰头土脸狼狈撤回盛京。每每想及于此,皇太极的心中就是一阵强烈的绞痛。如今他痛定思痛,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可能得到山海关,眼前能够稳稳的守住盛京城就已经不错了。因此他再也没有了往常的雄心壮志,当务之急就是要四处调遣一切可用的军队,全力防范吴三桂进攻盛京。

    经过皇太极的全力征调,朝鲜的两万人马,蒙古科尔沁的三万骑兵陆陆续续的开赴盛京。再加上原本盛京城内的四万守军和自己的六万残兵败将,重新纠集了十五万大军。这还不算,皇太极还在国内大肆征兵,凡是年龄超过十六岁、低于三十五岁的男子,无论满汉,只要身体健康,都被他强征入伍。就这样,又被他征收了五万余人。总共凑齐了二十万大军,其中骑兵十二万,步兵八万。而在这不同的民族中,蒙古有骑兵三万,朝鲜步兵两万,汉人步兵六万,剩下的是满人九万骑兵。这二十万人将整个盛京城严密的防护起来,重新取得了对三桂的巨大军事优势。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蒙古大汗林丹汗却突然病重不治身亡。使得局势更加的扑朔迷离,也让皇太极逐渐丧失的自信心又重新点燃起来。

    三桂眉头紧锁,端坐于老虎椅上。下首就坐的几名军长也都愁眉不展。没有想到皇太极在损失惨重之下依然还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二十万大军。使他们乘胜攻击盛京城的计划不得不暂缓下来。

    三桂抬头对郭师刚道:“袁承志来了没有?”

    郭师刚答道:“袁承志今早刚刚抵达山海关,以那里到锦州的路程,估计今晚便能到达这里。”

    三桂又问道:“洪安通出发了没有?”

    郭师刚道:“已经走了很长时候了。”

    三桂点头,接着扫视了众人一眼,道:“诸位对目前的形势都有何看法?”

    这时冀军军长李文杰侃侃而道:“末将以为眼前的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一方面皇太极重新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其中光是骑兵就达十二万,实力仍然远远的超出我军。另一方面前些日我军消耗掉了太多的爆炸性武器,而今所余已经不多,连仅有的一场大型战役都供应不上。只能依靠个人的战斗力来与敌人真刀真枪的较量,但以目前我军仅有的五万人来说,远远不足以正面对抗满清的二十万大军。因此以末将愚见,我们如要想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进攻盛京,必须要尽快向蒙古传达出兵的讯息。这样我军和蒙古军兵分两路向盛京包夹,必然会使皇太极惊慌失措,顾此失彼,如此方有机会拿下盛京。”

    鲁军军长赵梦林当即道:“如今蒙古的局势也不甚明朗啊!自从林丹汗死后,皇太极与明安趁机四处煽风点火、笼络人心,而林丹汗之子额哲虽已继承他的大汗之位,但却没有一点的威信力。恐怕那些各部首领们在我军与满清未分出明显的胜负前,不会轻易出兵的。而只凭额哲亲自控制的两万骑兵,还不足以威胁到盛京城。我看此事很难啊!”

    三桂听着众将的讨论,忽然插话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此刻皇太极虽然手握二十万大军,表面上看的确是兵多将广,声势浩大。但真正对满清忠心耿耿的也就是那九万满人,其余的不是受形势所迫就是另有想法,总之他们不是那么齐心。只要我们想办法将其余的军队从他们处分化出来,那剩下的九万清军就容易对付了。”

    这时湘军军长李福兴问道:“大帅的提议虽然正中敌人要害,可我们能采取何种方法来分化他们呢?”其余众将闻言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三桂身上。

    三桂高深莫测的一笑,缓缓道:“这个嘛,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是事在人为。”顿了顿接着道:“此次我特意为满清准备了三大杀招,其中哪怕只中一招就绝对够它受的。如果三招全部命中的话,那刚刚建国几年的大清帝国将彻底从这个世上消失!”

    众将闻言不由的相互对视,面对满清的二十万大军,大帅为何依然有如此的自信能将敌人彻底铲平呢?

    正文 第九十五章   三大杀招  下

    更新时间:2009…5…8 17:24:19 本章字数:4437

    袁承志当晚赶到锦州面见了三桂,虽然此时三桂因为长平公主一事已经对袁承志有了更为复杂的看法,但当此大敌当前的时刻没有动任何声色,依然亲密的搂着袁承志并向他面授机宜。

    袁承志接到密令后,立即马不停蹄的连夜赶往盛京。一直到了第二日晚间,袁承志才终于找了个机会偷进了盛京城外密密麻麻的满清军营。

    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躲过了层层巡逻的岗哨,袁承志终于寻到了汉八旗的主将营帐。由于大军人数众多,朝鲜的两万步兵和汉人组成的六万八旗步兵都驻扎在盛京城外,而城内则是蒙古科尔沁部的三万骑兵与满人组成的九万八旗军队。

    汉军的主将正是前蓟辽总督洪承畴,副将则是前锦州总兵祖大寿。而袁承志此次正是奉三桂之命前来偷寻二人。

    袁承志无声无息的来到大帐之外,见四下里无人,随后掏出金蛇宝剑在营帐上弄了一个小洞,紧接着趴在洞口处向内里偷偷察看。

    此时营帐之内有两个人正在不断的商议着什么,袁承志偷听了一会儿,从两人的装束及对话的内容来看,应该就是洪承畴与祖大寿无疑。当下再次查看四周,见没有任何可疑的迹象,立即有如闪电一般飞速打开帐门闪了进去。

    洪承畴与祖大寿正在讨论如何分配指挥兵力之时,忽然一个人影窜了进来。两人大惊,还是祖大寿反应迅速,立即挥掌上前,企图在来人还未站稳之际将之当场制服。岂知他刚刚来到此人身前,那一身黑衣之人迅快的出手,后发先至的抓住了祖大寿的腕上脉门,令祖大寿立即手臂一麻,使不出本分力气。

    洪承畴惊骇欲绝,但他年老成精,人生经验丰富,知道此时纵然是张口喊人也已经来不及,那黑衣人完全可以在手下冲入之前将自己二人当场扑杀在内。当下洪承畴忙道:“这位好汉有话好好说,请先放开我的同伴!”

    袁承志扣着祖大寿的脉门,轻声道:“敢问二位可是洪总督与祖将军?”

    他这句话很是客气,用的又是二人以前在大明的官职。洪承畴心思剔透,立即知道此人乃是大明派来。当下连忙道:“正是我二人,还请这位好汉先放开祖将军,我们可以坐下来好好谈!”

    袁承志道:“为了以防二位对我产生误会,在下先自我介绍一下。在下袁承志,家父乃是前蓟辽督师袁崇焕。”

    这番话说完,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一震,随后相互对视了一眼。

    袁承志介绍完自己后,当即放开祖大寿。而祖大寿却并未立即离开,而是仔细的打量袁承志,缓缓道:“果真是你,和袁督师长得真像!没想到你长这么大了,而且身手还这么了得!”

    洪承畴上前道:“既是袁督师之子,那说起话来更方便了。来,我们这边详谈。”

    袁承志道:“不必了,在下还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只是过来帮吴三桂大哥给两位传个话。”

    洪承畴道:“原来如此,不知吴大帅要你带什么话!”

    袁承志道:“吴大哥要在下转告两位,他并不想强迫两位立即叛出清军阵营,只是希望两位认清形势,千万莫要轻举妄动,被皇太极、多尔衮等当作挡箭牌。”

    洪承畴与祖大寿听了相互看了一眼,他们满以为吴三桂定会要袁承志百般劝说自己归降明军,叛出清军。而且洪承畴也早做好了回击的准备,可吴三桂却并未有此意,登时让洪承畴的准备落空。当下他好奇道:“不知吴大帅此话究竟是何意?”

    袁承志道:“此刻在下还不方便说,只是告诉两位,时局很快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希望到时两位能够及早做出决定,至于那时两位是战是降,相信以洪总督慎密的心思定会做出决断。在下言尽于此,告辞!”说完不待两人说话,已经拉开帐门,向四外里扫视一番,飞速的穿了出去。

    洪承畴与祖大寿相互默然片刻,祖大寿一肚子疑问,刚要询问洪承畴吴三桂究竟是何意思,洪承畴已打断他道:“老夫估计吴三桂近期肯定会有什么大动作,来,我俩再好好商量商量。”

    袁承志连夜翻过盛京城,直奔皇宫潜行而去。由于上次刺杀玉真子时来过这里,因此很快便翻进皇宫。不过皇太极今夜在哪里歇息还是个难题,最后袁承志经过仔细寻觅,终于在一个亮灯的殿外停了下来。

    此殿名叫崇德殿,整个皇宫之中只有此殿内还亮着灯光。袁承志无声无息的跃上殿顶,随后一个倒挂金钟,头下脚上的趴在上面向殿内探视。

    殿内一片通明,一个身穿黄袍的中年男人此刻正不断的在桌子上奋笔疾书,不知忙着什么。他的左右分别站着一个小太监,此刻也都是睡意浓浓,不时的打着哈欠。

    袁承志见了此人一身打扮,料到他必是鞑子皇帝皇太极无疑。顿时,想起了被他间接害死的父亲,不由的杀机大起,瞅了瞅四下无人,抽出金蛇宝剑,一个纵身,飞向殿内。

    那两个小太监迷迷糊糊的还未看清飞进来的是什么东西,已经被袁承志的金蛇剑尖分别点中胸前要穴,那两人立即倒地昏迷。

    皇太极闻得眼前风声突起,连忙抬头,正见到袁承志将两个小太监点倒。大骇下慌忙站起身想要向后躲避,袁承志的金蛇剑迅疾一挥,已经横到皇太极的颈前。紧接着狠狠道:“你再敢动弹半分,我就要了你的命!”

    皇太极见刺客的剑尖已经牢牢抵在自己的颈前,再也不敢妄动,眼神一阵乱动,道:“是吴三桂命你来的吧!朕早就该想到他会有这一手了,只可惜还是疏忽了!”

    袁承志冷冷问道:“你可知我是谁?”

    皇太极闻言缓缓扭动脖子看向袁承志,疑惑道:“你是?”

    袁承志哼了一声道:“狗皇帝,当年你使用反间计害死我父袁崇焕时,可想到过有今日?”

    皇太极双目立时瞪大,道:“原来你是袁崇焕的儿子!”

    袁承志道:“不错,今日正是替我父报仇雪恨而来!”

    皇太极连忙辩解道:“你父亲不是朕杀的,而是崇祯所害。你应该找他寻仇才对!”

    袁承志心中燃烧起腾腾的怒火,冷冷道:“休得狡辩,看我今日为父亲报仇!”说这话双目中杀机大起。

    皇太极在此性命攸关的一刻,再也保持不了皇帝的尊严,慌忙抢道;“先别动手,你要什么朕都给你,只求你放过……!”

    话还未说完,袁承志的金蛇剑已在皇太极的颈前狠狠的一抹,立时“噗”的一声,鲜血由他颈前的创口处狂喷而出。

    袁承志收回了金蛇剑,望着使劲捂着脖子,不住翻着白眼的皇太极,冷冷的道:“这一剑是替我父亲还的!”

    皇太极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双腿继续挣扎了几下,随后再也不动。

    袁承志见他已经死绝,这才走到一名昏倒的小太监旁,伸手解开了他的穴道,并把金蛇剑架在他的脖子上。

    那小太监吓得当场尿了裤子,袁承志冷冷道:“要想活命的话,快领我到庄妃的寝宫去一趟!”接着将他提了起来。

    那小太监见连皇帝都已死于非命,吓得险些走不动路。不过为了保命,还是坚持着战战兢兢把袁承志一路领到庄妃的寝宫前。

    袁承志伸手又点中他的昏睡穴,随后轻轻打开宫门,迅速闪了进去。

    借着外面照射进来的月光,三桂找到烛台,并将之点燃。随后一手提着烛火,一手拎着金蛇剑,缓缓走向内进的卧榻处。

    这时躺在卧榻上的女人显然被逐渐接近的光亮所刺醒,迷迷糊糊的坐了起来,慵懒的问道:“谁啊?”

    袁承志不答,径直来到榻前。

    那女人正是皇太极的宠妃庄妃,此刻她朦胧中感到有个人站在自己榻前,不由的缓缓睁开双目看去。

    这一看不要紧,庄妃立即瞪大了双眼,杏口大张,刚要失声惊叫,袁承志及时出手捂住了她的口。轻轻道:“不要叫出声,否则我杀了你,听见没有?”

    庄妃失魂落魄之下忙使劲点头,袁承志这才松了手。庄妃立即拼命向后躲去,一直躲到最里面,随后紧紧的护住在那里依然酣睡的儿子。随后面向袁承志,轻轻问道:“你是谁?为何深夜来此?”

    袁承志道:“你不要管我是谁,只知道我是来杀你们的就行。”

    庄妃闻言一惊,接着双目中流淌出滚滚热泪,哀求道:“你杀了我可以,但求求你放过我的孩子,行么?”

    袁承志见状心中不由一痛,此时他刚刚杀了皇太极,报了父仇。积怨在心中多年的恨意已经消除,此刻见到庄妃那副凄婉的样子,真的不忍对她们母子下手。但他想到吴三桂大哥对他的再三叮嘱,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将这对母子除去,否则日后就是心腹大患。袁承志不由狠了狠心,答道:“不行,我必须连他一起杀!”

    庄妃听了没有说话,而是缓缓抱起身边的孩子,接着慢慢的爬到地上,就那么赤着双脚跪在了袁承志的面前,让袁承志心中一惊。接着庄妃泪流满面的凄然道:“这位壮士,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你看看我的孩子,他才年仅几岁啊,什么都不懂,你为何非要杀他不可啊!我求求你放过他吧!”说到这里趴在地上不断的给袁承志叩头。

    这种情形袁承志哪里经历过,他紧闭双目,不忍观看。同时脑海里乱通通的纷杂不休,为自己到底要不要杀她们母子二人拼命做着思想斗争。他在华山之上修行了十年,脑海中早被灌输了行侠仗义的思想,今夜要他去亲手杀害手无缚鸡之力的孤儿寡母,心情的矛盾可想而知。

    庄妃见到袁承志这副神情,知道他已经意动,当下继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打动袁承志。

    经过长久的思想斗争之后,袁承志终于下定了决心,睁开双目道;“要让我不杀你们也可以,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庄妃见袁承志终于松口,大喜之下连忙答应。

    袁承志道:“从此刻开始,你们母子要立即远走高飞,隐姓埋名,有多远就走多远,不要让任何人找到你们。只有这样我才能完成任务,否则如要我知道你们还在此活动的行踪,我必然会不顾一切的杀掉你们。”

    庄妃忙点头道:“请你放心,我们母子立即远走高飞躲藏起来,而且为了你能够回去复命,待会我会找替身来代替我死亡,这样就没人会怀疑你了!”

    袁承志可没有想到替身之事,道:“反正你看着办便是,只要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们还活在世上就行。”

    庄妃连忙不迭答应,袁承志这才放心离去。

    岂知就是因为袁承志的过分仁慈,才导致这一念之差造成了日后的中原大祸。

    正文 第九十六章   京师沦陷  上

    更新时间:2009…5…8 17:24:19 本章字数:3963

    164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正是崇祯十七年。这一年,在中国的编年史上堪称是伟大的年代之一。在这一年之内,不,几个月之中,甚至数日间,形势变化之大,恰似天翻地覆,明建国近三百年之定局为之巨变。历史公平地给每个人特别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提供了新的机遇,生死浮沉,荣辱升降,无不决于瞬息之间。

    新年伊始,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建中央政权机构,以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位列丞相;以宋献策为军师。增置六政府尚书,设弘文馆、文谕院、谏议、直指使、从政、统会、尚契司、验马寺、知政使、书写房等官。以五等爵大封功臣。李自成建国改元,标志着农民军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预示着向腐朽的明政权发起最后的攻击。

    事实正是这样。从正月初八这日起,李自成便统率四十万大军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并与盟友徐过强兵分两路向京师进军:李自成统军出山西,经太原、宁武、大同、宣化等地,趋居庸关;而徐过强所部此时也已经发展为十万余人马。他统军出河南,经卫辉、彰德诸府,入河北,经邢台、河间,趋保定。然后,两路大军直逼京师。

    而在辽东战场之上,形势更加的瞬息万变。本来满清皇帝皇太极拥兵二十万雄踞盛京,可是就在一夜之间,皇太极被人刺杀在崇德殿内,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而他的宠妃庄妃母子所居的寝宫更是在当夜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成灰烬,连尸首都没有留下。这件大事立时震惊了整个天下,明军纷纷大振的同时,满清国内却已是举国震动,一时间风声鹤唳,乱作一团。而这就是三桂所施展的三大杀招之第一招:群龙无首!

    紧接着,蒙古国内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几位蒙古牧民偶然之中在一处流沙下发现了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埋身之所。这一发现立时惊动了整个蒙古,人们纷纷前往此地参观朝拜。很快,人们在里面发现了一本惊世预言,还有刻有成吉思汗本人的壁画。而那壁画所画之人无论相貌形神都与蒙古驸马吴三桂有八九分的相像。更令人称奇的是那本惊世预言,很多蒙古的著名巫师根据预言所书,推断出了一个惊人般的讯息。那就是当今世上竟真的有成吉思汗的转世之身存在,且矛头直指蒙古驸马吴三桂。一时间使吴三桂成为了整个蒙古最令人热衷谈论的话题。不过对于此人大都不感到陌生,当年在他与格雅公主大婚之日便有数十万的蒙古人见到过他。无论是对他的相貌人品,还是武功酒量都有深深的好感,因此当吴三桂乃是成吉思汗今生的转世这一消息蔓延开来时,并未有多少人从心里对这一消息进行排斥。

    事情还远未结束,紧接着,被全蒙古人誉为第一高手的图阿突然爆料,当年林丹汗所得的苏勒定正是由吴三桂手中所赐,并当即宣布,从即日起发誓永远向成吉思汗的转世,大蒙古驸马吴三桂效忠。

    图阿的决定对整个蒙古来说绝对非同小可,当他这一带头向三桂宣誓效忠后,立时跟随者日众。很快星星之火便大有燎原之势,从单个牧民,到单个家庭,再到整个家族,最后发展到一些大小部落,纷纷表示向三桂这个新的成吉思汗效忠。并且情势愈演愈烈,逐渐燃烧到大半个蒙古,甚至就连军队也开始宣誓臣服于三桂。

    在这种极端情势下,蒙古大汗额哲不得不向整个蒙古宣布自己将放弃蒙古大汗之位,并将之禅让与吴三桂。这一消息更是将三桂推向了大蒙古权力的顶峰。

    这就是三桂三大杀招中的第二招:弄虚作假!

    当三桂被几乎整个蒙古尊奉为成吉思汗的转世并成为他新的继任者,这种影响也很快蔓延到科尔沁部。一时间也是人心不稳,众口不一。而此时明安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统兵前去盛京支援满清的乃是自己的儿子桑噶尔寨和大将哈衣侬。

    当明安听闻吴三桂被蒙古人尊为成吉思汗的转世时,险些没背过气去。心道吴三桂耍的如此质劣的雕虫小技竟然也会蒙蔽这么多人。当最后听说三桂竟然被推上了蒙古大汗的位置,顿时气得口吐鲜血,人事不省。要知道他当初与林丹汗一直明争暗斗几十年,就是为了争得蒙古大汗之位。后来甚至不惜为此与满清皇太极结盟。可不但自己依然没能扩张科尔沁部,反而实力不断减弱。如今更令一个汉人小辈轻而易举便获得了蒙古大汗之位,这怎能不令他伤痛欲绝!

    就在三桂被全蒙古恭请为大汗之后的三日后,明安在悲愤绝望下病重身亡,使原本就暗流涌动的科尔沁部更是风起云涌。

    三桂身在锦州,得闻此消息后,立即向蒙古发布号令,命额哲为主帅,图阿为副帅,统率蒙古大军五万由侧部协助自己攻取盛京城。这样,三桂与蒙古联军共计十万铁骑分两路向盛京城开去。

    三桂手下众将领此时无不对他心生敬仰,只是在一转眼间,双方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而己方的军力则大幅攀升,虽然与满清相比还是对方占有优势,但一方面己方拥有的十万人马乃是清一色的纯骑兵,比起对方的十二万骑兵相差无几。而且自皇太极遇刺身亡之后,满清内部便一直局势不稳,人心浮动,因此两方对比起来倒不是相差甚多。

    而此时满清面对三桂与额哲的两路大军压境之际,不但未能立即做出防御,反而内部率先乱了起来。

    争乱的起始是继任皇位的问题,其中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皇太极的镶黄、正黄二旗的图赖、图尔格、伊尔登等大臣,拥护大阿哥豪格;多尔衮同母弟英亲王阿济格,赖亲王多铎以及郡王阿达礼,贝子矾托等所属的两白旗,则拥戴多尔衮。双方争辩不休,都认为自己才是最适合接任皇太极皇座的不二人选。由于双方互相不服,且谁也不肯退让半步,因此,几番干戈下,双方由小规模的械斗发展为大规模的火拼,最后演变成两方的一场大战。由于多尔衮先下手为强,且拥有的五万余人马也较豪格的近四万人马多,因此经过了一昼夜的内战,最终以多尔衮一方的胜利而告终。至于豪格、济尔哈郎等人,不是在混战中身亡,便是兵败后被杀,反正没有能逃脱得掉。

    一场内战过后,满清军已损失了三万余人,留给多尔衮的只剩下不到六万军队。此时再加上蒙古科尔沁部的三万,朝鲜两万以及汉军六万,依然还有着将近十七万人马,对三桂的十万铁骑还有着一定的优势。

    就在多尔衮登基为帝的第三日,三桂与额哲的总计十万铁骑相继兵临盛京城下。还未等多尔衮做出部署,就在当夜,汉军正副统帅洪承畴、祖大寿分别各带三万人马突袭了另外一支驻扎在城外的朝鲜军。经过一番激战,朝鲜军在伤亡了近万名将士后大败而逃,一路南下跑回国内。而同时洪承畴与祖大寿昭告天下,从即日起反出满清阵营,转而投靠吴三桂。

    这一下子就使满清布防在盛京城外的防御大军土崩瓦解,优势消失殆尽。让三桂得以迅速下令将盛京城毫不费力的团团围困了起来。

    多尔衮怒不可遏,大骂洪承畴、祖大寿卑鄙无耻,背信弃义,但此时再骂也已经无济于事,眼前的形势却是城内只剩下自己与科尔沁部共计八万余人马。面对城外的合计将近十六万大军,多尔衮心中明白,如今以盛京的简陋城防,绝难抵挡的住对方汹涌的进攻。不过多尔衮也已经豁出去了,就算冒着再大的牺牲也不能让三桂的军队攻进城内。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将三桂阻挡在城外,一旦中原的李自成大军攻陷了京师,立即就会将吴三桂置之进退两难的境地。到时他想不撤军都不可能,因此多尔衮打定了主意要死守盛京。

    可是事情却偏偏不能让他如愿,就在他刚刚部署完守城大计之后的当天夜里,负责守护东城门的科尔沁部就出现了大乱子。当时由科尔沁部的头号大将哈衣侬突然发起兵变,杀死了首领桑噶尔寨。并率军打开了东城门,放三桂大军入城。

    洪承畴、祖大寿的反叛与哈衣侬的兵变正是三桂所施展的三大杀招之第三招:敌为我用!

    当多尔衮乍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外面已经是喊杀声震天。当下他心知大势已去,慌忙指挥军队便要突围出城。

    多尔衮也是一个狡诈如狐的人,他心知三桂必定会在防备他逃往国内的后方,因此肯定会在东、西、北三城处布下重兵。他却偏偏不中此计,将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然后尽全力向南城突围。

    此举的确是出乎三桂的意料之外,因此南城薄弱的兵力得以让多尔衮率队突围而出。一路向南方逃去。

    当下三桂急急收拢军队,一面命哈衣侬、额哲率本部人马负责扫荡、清查满清境内的残余势力,一面命洪承畴、祖大寿全速在整个辽东布防,并清除满清的余孽。自己则亲率五万大军,一路南下向多尔衮的残部追杀而去。

    而在此时,农民军也势如破竹,进展迅速。李自成在进军途中,不断散发讨明檄文,并向明兵部转送通牒,表明农民军誓与明政权决战的严正立场。很快,李自成与徐过强兵分两路的联军已经席卷而至,一直杀到了京师脚下,直接威胁到北京城。大明王朝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得到李自成与徐过强的农民军已经来到京师附近之时,朝堂之上早已人心不古。虽然文武百官依旧出席早朝,但每个人心中的想法却都不相同。各人都有个人的打算,为日后的前途各自谋划着。

    而崇祯则目无表情的端坐于龙椅之上稳如泰山,虽然看上去好似并未受到各种不利消息的影响,但只要是明眼人就能看到崇祯的双目中是一片空洞。

    望着殿下形形色色的表情神态,惊慌、不安、彷徨、痴呆、绝望等无一不呈现在崇祯的眼前。崇祯突然间仰天大笑起来。

    文武百官猛然一惊,纷纷住了口望向崇祯。见到陛下这副模样不由的侧目而视。还有的甚至怀疑万岁爷是不是失心疯了!

    正文 第九十六章   京师沦陷  下

    更新时间:2009…5…8 17:24:19 本章字数:4183

    崇祯笑了好一阵后方才缓缓收了口,接着他望着台下众多疑惑的目光,高声道:“你们都以为朕脑子出现问题了么?哼哼,朕看到你们这种种的神态当真感到好笑。想当初每当朕为各路反贼搞得焦头烂额、茶饭不思的时候,你们个个不是极力躲避,便是幸灾乐祸,可是如今闯贼已经杀到了京师脚下,朕看你们还如何逃避?”顿了顿接着道:“以那闯贼一向仇视达官贵人的心态以及徐贼的残忍狠毒,当北京城被破之后,朕虽然必死无疑,但你们这些王公大臣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哼,看你们再敢取笑朕!还是好好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想想吧!”

    众人心忧的正是此点,此刻见崇祯说个正着,不由垂头丧气的低下头去。更有很多人暗中咒骂崇祯的讥讽,还怪他连累了自己。

    这时官居左中允的李明睿站了出来,对崇祯提到:“陛下,观目前的形势,为了保住陛下及祖宗的基业万年不朽,恐怕陛下惟有南迁,方可一缓目前之急。方后再对反贼徐图征剿之。“其余人等听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哪还管你什么南迁,当下纷纷点头附和。

    崇祯听了心中一动,不过随后又连连摇头道:“都城南迁,事关国家的根本,岂是如此轻易便能决定的?况且朕根本就不想丢下北京城。此提议不是不妥,而是提的过晚,已来不及深入讨论!”

    这时新任不久的兵部尚书徐政山上前道:“陛下,依臣愚见,眼下若想保住北京城,必须立即召蓟辽总督、定辽伯吴三桂率军前来赴援勤王方是正理。”顿了顿又道:“如今吴驸马已经一路势如破竹,率军打下了满清的都城盛京,而皇太极也已经遇刺身亡。虽然由多尔衮接替了他的皇位,但他却未能保住盛京,被吴三桂一直赶到了朝鲜。现吴三桂正亲率五万铁骑全力追杀多尔衮残部。”

    崇祯听了叹了口气,缓缓道:“事事之离奇真是出人意料!当我们的军队分做两路将满清都城团团围困的时候,李闯?</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